主体工程钢筋安全技术交底。

网上有关“主体工程钢筋安全技术交底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主体工程钢筋安全技术交底 。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钢 筋 工 程 施 工 方 案

钢筋工程施工,首先应组织工人熟悉图纸,并对柱梁板按图纸 、变更 、会审内容进行翻样。后浇带、施工缝处按规范执行本工程基础施工作业流程为:基础梁→基础底板→地下二层墙柱→地下一层梁板→地下一层墙柱→地下室顶板 。

(一) 钢筋的检验与存放

本工程钢筋形式为Ⅲ级钢。

1. 钢筋进场应具有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并需分批作机械性能试验。如使用中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时,还应进行钢筋化学成分分析,并及时报告监理重新取样送检 。严禁不合格钢材用于该工程。

2. 钢筋取样 ,每种规格的每批重量不大于60T。在每批钢筋中的任意两根钢筋上各取一套,每套试样从每根钢筋端部截去50cm,然后再截取试样二根 ,一根作拉力试验(包括屈服点 、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另一根作冷弯试验 。试验时,如有一个试验结果不符合规范所规定的数值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 ,对不合格的项目作第二次试验,如仍有一根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不予验收 ,不能用在工程上。

3. 钢筋运到加工工地后 ,必须严格按分批同等级、牌号、直径 、长度分别挂牌堆放,不得混淆。

4. 存放钢筋场地要进行平整夯实,铺设一层碎石 ,条件允许可浇筑地坪,并设排水坡度,四周挖设排水沟 ,以利泄水 。堆放时,钢筋下面要垫以垫木,离地且不宜少于20厘米 ,以防钢筋锈蚀和污染。

5. 钢筋半成品要分部、分层、分段并按构件名称 、号码顺序堆放,同一部位或同一构件的钢筋要放在一起,并有明显标识 ,标识上注明构件名称、部位、钢筋型号 、尺寸、直径、根数。

(二) 基础 、柱 、墙、梁板钢筋绑扎方案

1. 基础钢筋绑扎

1) 放基础柱、墙及地梁线 。

2) 按设计间距绑扎基础底板底钢筋 →地梁主梁钢筋绑扎 → 地梁次梁钢筋绑扎 → 基础底板面钢筋(主梁面钢筋 、次梁面钢筋、基础底板面钢筋采用闪光对焊和直螺纹连接,其余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每层梁筋需打脚手架支撑绑扎)

3) 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 。

4) 按放出的柱尺寸线绑扎柱插筋,并用定位箍用电焊焊在基础钢筋网上。

5) 垫块在垫层上做100*50@2000砼梗 ,与垫层一起浇筑,沿基坑长轴方向布置,待砼强度达到70%后再放钢筋,自检后准备钢筋验收。

2. 柱钢筋绑扎

1) 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 ,接头位置应按规范错开,且要在受力钢筋35d且不小于500mm范围内 。同一根钢筋在同一层内不得有二个接头;受拉区焊接钢筋不超过总钢筋数的50%。

2) 绑扎时,按设计要求的箍筋数量按弯钩错开套在柱筋上。

3) 在立好的柱筋上用粉笔标出箍筋的间距 ,由下往上绑扎 。

4) 箍筋应与主筋垂直,主筋交点加密区均要绑扎。

5) 箍筋弯钩位于与主筋的交点上,交错布置。

6) 主筋伸出楼面部分用定位柱箍绑牢 ,最好与梁筋焊接确保上层施工时位置准确 。

7) 保护层垫块在梁、柱 、墙侧面用专用塑料垫块,梁板底垫块采用碎大理石片,水平间距小于1000mm。

3. 梁钢筋绑扎

1) 梁钢筋绑扎采用先主梁后次梁顺序绑扎。扎前先对梁号和梁所用钢筋规格、数量、形状 、尺寸进行核实 。

2) 架起梁上部钢筋,再穿箍筋 ,后把下部钢筋穿到箍筋中,然后按照箍筋间距进行绑扎。

3) 当梁下部有2-3排钢筋时,在两排钢筋间加¢25同梁宽的短钢筋头 ,以保证设计要求的净距。

4) 在主梁全部或一、二个开间绑扎完成后,绑次梁 。次梁上部筋放在主梁上层钢筋上边,下部筋从主梁腹中穿过 ,当有吊筋时 ,次梁下部筋应位于吊筋上 。

5) 梁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区箍筋加密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绑扎。

6) 梁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接头应交错设置,转角与梁筋交点应扎牢。

7) 弯起钢筋与负弯矩钢筋位置应正确 ,与柱节点处梁钢筋锚入柱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

8) 次梁绑完后与主梁一同落入模内,并及时垫好垫块。

4. 板钢筋绑扎

1) 绑扎前应修理模板,并将模板上的垃圾杂物清扫干净。

2) 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钢筋的分布间距 。

3) 按划好的钢筋间距先排放受力钢筋 ,后分布筋并绑扎牢固。板的钢筋网除靠近周围两行的相交点全部绑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绑扎牢。

4) 钢筋的间距: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

5) 垫好的垫块 ,间距不大于1000mm,呈梅花布置,自检合格后 ,准备钢筋验收。

5. 钢筋的绑扎要求

1) 钢筋绑扎前应先将基坑清理干净,在垫层上弹墨线,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并用经纬仪配合插筋定位 ,加设定位箍,定位箍焊接牢固,剪力墙应在插筋外侧焊接两条定位钢筋 ,筋底部用¢12水平钢筋连接后焊在撑脚上,防止柱、剪力墙钢筋因砼浇捣面发生位移。

2) 绑扎钢筋前,应对所加工的钢筋的规范 、几何尺寸、数量、焊接接头进行检验 ,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

3) 如图中无特殊要求,梁 、柱箍筋应与受力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重叠处应沿受力筋方向错开设置。

6.注意事项

1) 电焊工一定要持证上岗 ,按批量见证取样做好试件及时送检。

2) 浇捣砼时应有专人照筋,以防插筋偏位 。

3) 扎筋时应及时清理基坑内杂物 。

4) 所有电器设备应设置漏电保护器,由专业电工操作。

5) 做好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工作 ,戴好安全帽,听从指挥。

(三) 电渣压力焊施工

1. 工艺流程:

2. 电渣压力焊的工艺过程:

钢筋端头制备:

1) 钢筋安装之前,焊接部位和电极钳口接触的(约150mm区段内)钢筋表面上的锈班 、油污、杂物等 ,应清除干净 ,钢筋端部若有弯折、扭曲,应予以矫直或切除,但不得用锤击矫直,钢管在下料时应用无齿锯切断 。

选择焊接参数:

钢筋电渣压力焊的焊接参数主要包括:焊接电流 、焊接电压和焊接通电时间。

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 ,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通电时间延长约10%。

2) 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夹具的下钳口应夹紧于下钢筋端部的适当位置,一般为1/2焊剂罐高度偏下5-10mm ,以确保焊接处的焊剂有足够的淹埋深度 。

上钢筋放入夹具钳口后,调准动夹头的起始点,使上下钢筋的焊接部位位于同轴状态 ,方可夹紧钢筋。

钢筋一经夹紧,严防晃动,以免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

3) 安放引弧用的铁丝球(也可省去) ,安放焊剂罐、填装焊剂 。

4) 试焊、作试件 、确定焊接参数:在正式进行钢筋电渣压力焊之必须按照选择的焊接参数进行

试焊并作试件送试,以便确定合理的焊接参数。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当采用半自动、自动控制焊接设备时 ,应按照确定的参数设定好设备的各项控制数据 ,以确保焊接拉头质量可靠 。

3. 施焊操作要点:

1) 闭合回路、引弧:通过操纵杆或操纵盒上的开关,先后接通焊机的焊接电流回路和电源的输人回路,在钢筋端面之间引燃电弧 ,开始焊接。

2) 电弧过程:引燃电弧后,应控制电压值。借助操纵杆使上下钢筋端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进行电弧过程的延时 ,使焊剂不断熔化而形成必要深度的渣池 。

3) 电渣过程:随后逐渐加快下送钢筋的速度,使上钢筋端部插入渣池,电弧熄灭 ,进入电渣过程的延时,使钢筋全断面加速熔化 。

4) 挤压断电:电渣过程结束,迅速下送上钢筋 ,使其端面与下钢筋端面相互接触,趁热排除溶渣和溶化金属。同时切断焊接电源。

5) 接头焊毕,应停歇20-30S后(在寒冷气候施焊时 ,停歇时间应适当延长) ,才可回收焊剂和卸下焊接夹具 。

6) 质量检查:在钢筋电渣压力焊的焊接生产中,焊工应进行自检,若发现偏心 、弯折、烧伤、焊包不饱满等焊接缺陷 ,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切除接头时 ,应切除热影响区的钢筋,即离焊缝中心约为1.1倍钢筋直径的长度范围内的部分应切除。

4.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 在钢筋电渣压力焊生产中,应重视焊接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接头部位应清理干净;钢筋安装应上下同心;夹具紧固 ,严防晃动;引弧过程,力求可靠;电弧过程,延时充分;电渣过程 ,短而稳定;挤压过程,压力适当。若出现异常现象,应参照表查找原因 ,及时清除。

2) 电渣压力焊可在负温条件下进行 ,但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则不宜进行施焊 。

3) 雨天 、雪天不宜进行施焊,必须施焊时 ,应采取有效的遮盖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

(四) 闪光对焊

工程所配备闪光对焊机为UN1-100型手动对焊机,所采用I级钢为ф14以下 ,故圆钢对焊时可采用连续闪光焊工艺;Ф18以下II级钢可采用连续闪光焊,大于Ф18的II级钢筋采用预热闪光焊或闪光-预热-闪光焊,以使不平整的钢筋端面烧化平整 ,扩大焊热影响区 。顶锻时应先带电顶锻,再无电顶锻到一定长度。

两个焊接接头相隔距离不得小于35d且不小于500mm。同一截面可接长50%总钢筋面积 。其中I级钢筋的焊接采用E43XX焊条;II级钢筋的焊接采用E50XX焊条 。

1)、对焊时,必须选择合理的焊接参数:

调伸长度:I级钢筋0.75-1.25d;II级钢筋1.0-1.5d。

闪光留量:连续闪光焊为钢筋切断时严重压伤部分之和另加8mm;预热闪光焊为8-10mm;闪光-预热-闪光焊的一次闪光为钢筋切断时严重压伤部分之和 ,二次闪光为8-10mm。

闪光速度:闪光速度应由慢到快,0-1.5-2.0 mm 。

预热留量:可选择4-7 mm。

预热频率:1-2次/秒。

顶锻留量:可取4-6 mm,其中带电顶锻占1/3 ,无电顶锻占2/3 。

顶锻速度:为使焊口迅速闭合不至于氧化 ,顶锻速度应越快越好,特别是在开始顶锻的瞬间。

顶锻压力:顶锻压力应足以将全部的熔化金属从接头内挤出,还应使临近接头处的金属产生适当的变形。

2)、闪光对焊注意事项:

对焊前清除钢筋端头约150 mm范围内的铁锈 、污泥 ,并调直或切除弯头 。

夹紧钢筋时,应使两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相接触,以利均匀加热和保证焊缝与钢筋轴线垂直。

焊接完毕 ,应等接头处由白红色变为黑红色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地取出钢筋,以免引起接头弯曲。

3) 、闪光对焊缺陷预防措施见下表:

闪光对焊异常现象及缺陷防治措施

项次 异常现象及缺陷种类 防治措施

1 烧化过分剧烈并产生强烈的爆炸声 (1)降低变压器级数;(2)减慢烧化速度

2 闪光不稳定 (1)清除电极底部和表面的氧化物;(2)提高变压器级数;(3)加快烧化速度

3 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 (1)增加预热程度;(2)加快临近顶锻时的烧化速度;(3)确保带电顶锻过程;(4)加快顶锻速度;(5)增加顶锻压力

4 接头中有缩孔 (1)降低变压器级数;(2)避免烧化过程过分强烈;(3)适当增加顶锻留量及顶锻压力

5 焊缝金属过热或热影响区过热 (1)减小预热程度;(2)加快烧化速度 ,缩短焊接时间;(3)避免过多带电顶锻

6 接头区域裂纹 (1)检验钢筋的碳、硫 、磷含量;(2)采取低频预热方法,增加预热程度

7 钢筋表面微熔及烧伤 (1)清除钢筋被夹紧部位的铁锈和油污;(2)清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3)改进电极槽口形状,增大接触面积;(4)夹紧钢筋

8 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 (1)正确调整电极位置;(2)修整电极嵌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3)切除或矫直钢筋的弯头

4、闪光对焊质量检验:

每300个同类型接头为一批 ,进行外观检查和强度检验,不足300个也按一批计算 。

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每批随机抽查10%的接头,并不得少于10个 ,外观检查的要求如下:

Ⅰ、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

Ⅱ 、钢筋与电极接触处不得有明显烧伤;

Ⅲ、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

Ⅳ、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大于0.1d ,且不应大于2 mm。

外观检查时,如有一个接头不合格,则应对全部接头进行检查 ,剔除不合格品,不合格接头经切除重焊,可提交二次验收。

强度检验:

每批接头取6个试样 ,3个进行拉伸试验,3个进行弯曲试验 。

Ⅰ 、拉伸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三个试样的拉伸强度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至少有两个试样断于焊缝之外 ,且呈塑性断裂,否则,应双倍取样复检 ,复检结果仍有一个试样抗拉强度低于规定指标,或有三个试样脆断,则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 。

Ⅱ、弯曲试验:

做弯曲试验时 ,应将受压面的金属毛刺和镦粗变形部分去掉 ,与母材的外表平齐,焊缝应位于弯曲的中心点,弯曲至90°时 ,接头外侧不得出现宽度大于0.15mm的横向裂纹。

弯曲试样如有两个达不到上述要求,应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如果仍有三个试样不符合要求 ,该批接头即为不合格品。

(五)电弧焊

1.搭接焊多采用双面焊,操作困难时才采用单面焊 。焊接前应先将钢筋预弯,使两钢筋搭接的轴线位于同一轴线上 ,用两点离端部20mm以上定位焊固定,施焊时两主筋端面之间的间隙应为2~5mm,施焊打弧应在两筋内侧开始,收弧时将弧坑填满 ,多层施焊第一层焊接电流宜稍大,以增加融化深度,每完一层 ,应立即清渣 ,其焊缝厚度h应不小于0.3d(d钢筋直径),焊缝宽度b不小于0.7d。

2.电弧焊厚度凡图上未注明的均为6mm,钢筋搭接焊缝长度除图中注明者外 ,单面焊缝不小于10d,焊缝厚度不小于6mm,且优先采用双面焊。焊接采用的焊条如下表:

钢筋级别 焊条型号

HPB235钢筋 HRB335钢筋 HRB400钢筋 Q235B钢材

HPB235钢筋 E43 E43

HRB335钢筋 E50 E43

HRB400钢筋 E50 E43

3.所有焊接接头在清渣后逐个进行目测或量测 ,要求焊缝表面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咬边、凹陷 、焊瘤、夹渣及气孔;接头处不得有裂纹;强度检测时,以每300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钢筋型式)为一批 ,切取3个接头进行拉伸试验,其抗拉强度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抗拉强度值,且至少有两个试件呈塑性断裂 。

4.成品保护

1)焊接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 ,防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

2)焊接后不得往焊完的接头浇水冷却,不得敲钢筋接头;

3)运输装卸焊接钢筋,不能随意抛掷。

5.安全措施

1)弧焊机必须接地良好 ,露天放置的焊机应有遮盖措施 ,焊接施工场所不能使用易燃材料搭设;

2)焊工操作要配戴防护用品,高空作业必须戴安全带;

3)焊接用电线应保持绝缘良好,焊条应保持干燥 ,大雨天应禁止作业;

6.施工注意事项

1)根据钢筋级别 、直径 、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的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融合良好;

2)焊接时要保持焊条干燥 ,如受潮应先在150~350摄氏度下烘1~3小时;

3)钢筋电弧焊接应注意防止钢筋的焊后变形,应采取对称、等速施焊,分层轮流施焊 ,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缓慢冷却等措施,减少变形;

4)焊接过程中若发现接头有弧坑 、未填满、气孔及咬边焊瘤等质量缺陷,应立即修整补焊。三级钢筋接头冷却后补焊 ,需先用氧乙炔焰预热 。

(六)直螺纹连接

工艺流程图

1、加工前准备:

1) 凡参与接头施工的操作工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均应参加技术培训;操作工人应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 钢筋先调直后再下料 ,切口端面要与钢筋轴线垂直 ,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不得用气割下料。

3)厂家提供套筒应有产品合格证;两端螺纹孔应有保护盖;套筒表面应有规格标记 。

4)按钢筋规格调整好滚丝头内孔最小尺寸及涨刀环,调整剥肋挡块及滚压行程开关位置 ,保证剥肋及滚压螺纹的长度。

5) 加工钢筋螺纹时,采用水溶性切削润滑液;当气温低于0℃时,应掺入15%-20%亚硝酸钠 ,不得用机油作润滑液或不加润滑液套丝。

6) 操作工人应逐个检查钢筋丝头的外观质量,检查牙型是否饱满 、无断牙、秃牙缺陷,已检查合格的丝头盖上保护帽加以保护

7) 接头的现场检验应按验收批进行 ,同一施工条件下的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应作为一验收批 。

8) 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应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 ,按设计要求的接头性能等级做单向拉伸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性能等级进行检验与评定,并填写接头拉伸试验报告

9) 在现场连接检验10个验收批 ,全部单向拉伸试件一次抽样合格时 ,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一倍 。

2 、直螺纹接头的现场连接:

1) 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套筒的规格必须一致,钢筋和套筒的丝扣干净、完好无损;

2) 连接钢筋时应对正轴线将钢筋拧入连接套筒。

3) 接头连接完成后 ,应使两个丝头再套筒中央位置互相顶紧,标准型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完整丝扣外露。

4) 每一台班接头完成后,抽检10%进行外观检查 ,钢筋与套筒规格要一致,接头丝扣无完完整丝扣外露 。

5)梁柱构件按接头数的15%进行抽检,且每个构件的接头抽检数不少于1个接头。基础、墙 、板以500个接头为一个批次(不足500个接头时也作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抽检 ,每批抽检3个接头。如果有一个不合格,则该验收批接头应逐个检查,对查出的不合格接头应进行补强 ,如无法补强则应弃置不用 。

6)接头的现场检验应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的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 ,不足500个也应作为一验收批。

7) 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应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 ,按设计要求的接头性能等级做单向拉伸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性能等级进行检验与评定,并填写接头拉伸试验报告 ,在现场连接检验10个验收批,全部单向拉伸试件一次抽样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一倍。

(七)地下室钢筋绑扎及预埋件尺寸及位置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项 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网眼尺寸 焊接 ±10

绑扎 ±20

2 骨架的宽度、高度 ±5

3 骨架的长度 ±10

4 箍筋 、构造筋间距 焊接 ±10

绑扎 ±20

5 受力筋 间距 ±10

排距 ±5

6 钢筋弯起点位移 20

7 焊接预埋件 中心线位移 5

水平高差 +3\_0

8 受力钢筋保护层 底板 ±10

墙板 ±3

(八)安全文明施工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 ,不得穿拖鞋 、打赤膊、喝酒进入施工现场;

2.在高空危险处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带;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不得从高处向低处抛掷工具、物品等;不得私自乱搭乱接电线;不得随意拆卸“三安四口 ”等的防护设施;

请问回火 、退火、正火的形象点的区别,另外听老师傅说正火就是淬火,怎么回事?请教高手!

学了化学后,你就会知道日常生活中用作调料的食盐还有许多用途 ,例如?

防腐剂

还有融雪

光在生活中有许多用途,比如

我们每天都照的镜子 。 2、路口放置的凸面镜。 3 、汽车的观后镜。 4、我们能看见物体,物体反射了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 5、太阳能加热器(太阳灶) 6 、潜望镜

日常生活中,大树还有哪些用途? 树木能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新鲜。一亩树林放出的氧气够65人呼吸 。

树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能吸收各种粉尘,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 。

树林能减少噪音污染。

可以协调人的心理状态 ,改善人际关系。

研究人员对不同住宅区的300名居民进行了为期3年的调查 。这些住宅区的建筑结构基本相似,居民的社会地位也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一些住宅区的周围有树有草 ,另一些住宅区则是光秃秃一片 ,真正是被"混凝土围成的沙漠"。居住在绿荫丛中的居民,邻里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人际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 ,人们喜欢外出,有安全感,心理更趋平静 。在这样的环境里 ,甚至暴力行为也减少。而住在"沙漠"中的居民,深居简出,更喜欢呆在公寓中。

于是 ,研究人员认为,有树木花草的地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赏心悦目 ,而且便于加强改善人际关系的环境 。通过朋友或邻里之间提供的帮助,能减少不愉 *** 和挫折感。人与人之间增加了交流,也就减少了争吵和使用暴力。

日常生活中电的用途有多大?

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处处离不开电 ,从家居照明、烧水做饭 、家用电器、务工做业、机械操作 、车辆通讯等等都离不电 ,水电,停电也停水,农村没电还凑合过 ,现在一个城市既没电又缺水 、那可以接近瘫痪;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含氯化物的名称 化学式和用途

氯化钠 NaCl 食盐 吃的不用说吧

氯化钙 GaCl2 可以做干燥剂

氯化镁 MgCl2 可以做干燥剂

氯化氢 HCl 盐酸 可以洗水洗不掉的东西

金字塔能有着许多用途和奇特的功效,可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得到、如何利用呢?

科学研究发现,金字塔能(pyramid power)有着许多用途和奇特的功效:保鲜、逆转氧化作用;提高睡眠效率(助深睡) 、提高记忆和思维能力(赢考学)、延缓衰老病死(促自愈)等 。金字塔能可通过金字塔模型而得到。但金字塔模型的体积不可能很大 ,加上汇聚波磁能的时间短,若还用普通材料如塑料、陶瓷 、(木)石材、混凝土等,则形成的金字塔能是微乎其微的。

科学家依据金字塔能的产生原理 ,发明了真实有效的金字塔模型(金字塔能发生器):“1金字塔外形是基础,也就是侧面倾斜角度在50°~54°之内的中空正四角锥体;2采用功能材料(智能、吸波 、磁滞复合材料);3 产品的外型必需是棱角分明、表面平整、一次成型的中空正四角锥体 ” 。“弱电磁体”的人只需处在金字塔能场中,如把金字塔能发生器放在床下 、椅子下、桌上或戴在头上 ,就可以享受金字塔能益于人的功效 。

我们日常生活中调料的酸碱性

根据食物本身所含元素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碱性食物、酸性食物 、中性食物。

酸性食物 牛奶以外的动物性食品。

碱性食物 除了五谷杂粮外的植物性食品 。

中性食物 油 、盐、咖啡、茶等。

① 酸性食物

含硫 、磷、氯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长呈酸性 ,如肉、蛋鱼等动物食品及豆类和谷类等。与呈碱食物适当搭配 ,有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

② 碱性食物

含钾 、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的代谢产物常呈碱性,如 ,蔬菜 、水果、乳类、大豆和菌类食物等。与呈碱食物适当搭配,有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说起碱性食物不得不提起帕米尔高原的冰川之水,对人们有很好的帮助 。

碱性食物有哪些:

强酸性食品:牛肉 、猪肉、鸡肉、金枪鱼 、牡蛎 、比目鱼、奶酪、米 、麦、面包、酒类 、花生、核桃、薄肠 、糖、饼干、白糖 、啤酒等。

弱酸性食品:火腿、鸡蛋、龙虾 、章鱼 、鱿鱼、荞麦、奶油 、豌豆、鳗鱼、河鱼 、巧克力、葱、空心粉 、炸豆腐等。

强碱性食品:茶、白菜、柿子 、黄瓜、胡萝卜、菠菜 、卷心菜 、生菜、芋头、海带 、柑橘类、无花果、西瓜 、葡萄、葡萄干、草莓 、板粟、咖啡、葡萄酒等等 。

弱碱性食品:豆腐 、豌豆、大豆、绿豆 、竹笋 、马铃薯、香菇、蘑菇 、油菜、南瓜、豆腐 、芹菜、番薯、莲藕 、洋葱、茄子、南瓜 、萝卜、牛奶、苹果 、梨 、香蕉、樱桃等等。

还有一些食物因吃起来酸 ,人们就错误地把它们当成了酸性食物,如山植、西红柿 、醋等,其实这些东西正是典型的碱性食物。

某些干果(椰子、杏、栗)产生碱性灰分 ,而其它(如花生 、核桃)产生酸性灰分 。玉米和小扁豆则是成酸性食品 。

碱性食物主要分为:一、蔬菜、水果类;二 、海藻类;三、坚果类;四、发过芽的谷类 、豆类。要避免或减少以下酸性食物的摄取:一、淀粉类;二、动物性食物;三 、甜食;四 、精制加工食品(如白面包等);五、油炸食物或奶油类;六、豆类(如花生等)

碱性食物比如豆类(大豆. 菜豆.红豆).蔬菜(萝卜.油菜.番茄).海菜(海带.紫菜.绿藻).水果(橘子.草荡.柠檬.香蕉.葡萄)及不加糖 的新鲜果汁. 注意:加糖或者炸过 的食物,碱性会变成酸性.

强碱性食品:葡萄 、茶叶、葡萄酒、海带 、柑橘类、柿子、黄瓜 、胡萝卜。

中碱性食品:大豆、蕃茄、 香蕉 、草莓、蛋白、梅干 、柠檬 、菠菜等 。

弱碱性食品:红豆、苹果、甘蓝菜 、豆腐、卷心菜、油菜 、梨、马铃薯。

碱性食品推荐

1.苹果。水果是食物中最容易消化的,也是最好的体内清洁剂 。在水果中,苹果被称为最佳的碱性食物 ,它可以改善酸性体质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吃苹果可以迅速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从而增强体力和抗病能力。除了中和酸碱平衡 ,研究分析还表明:常吃苹果有利于减肥 ,这是因为苹果会增加饱腹感,饭前吃能减少进食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2.蔬菜类:几乎所有蔬菜 ,尤其是绿叶蔬菜都属于碱性食物 。它们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能够为身体增加养分。蔬菜中的大量纤维素还能够使人体的消化功能得到改善,保持肠胃的健康。所以 ,非常适合用它们来中和体内大量的酸性食物如肉类、淀粉类,帮助食物及时消化和排泄 。

含钠 、钾、钙、镁等金属元素较多的乃是碱性食品。并非味道酸的就是酸味食品,应该掌握一点:所有酸味的水果 、豆制品都为碱性食物而不是酸性食物 ,碱性食物被认为是具有美容作用的食物。

豆腐、牛奶、芹菜 、土豆 、竹笋、香菇、胡萝卜 、海带、绿豆、香蕉 、西瓜、草莓等及大部分的蔬菜、水果都是碱性的 。

食物的“酸碱性”会影响体态和皮肤健美 。

经测定,弱碱性的食物有:豆腐 、豌豆、大豆、绿豆 、油菜、芹菜、番薯 、莲藕 、洋葱、茄子、南瓜 、黄瓜、蘑菇、萝卜 、牛奶等。而呈碱性的食物有:菠菜、白菜、卷心菜 、生菜、胡萝卜、竹笋 、马铃薯、海带、柑橘类 、西瓜 、葡萄、香蕉、草莓 、板粟、柿子、咖啡 、葡萄酒等。 还有一些食物因吃起来酸,人们就错误地把它们当成了酸性食物 ,如山植、西红柿、醋等,其实这些东西正是典型的碱性食物 。

多吃碱性食物。研究发现,多食碱性食物 ,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 ,使得血液中乳酸 、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故有人称碱性食物为“血液和血管的清洁剂 ”。这里所说的酸碱性,不是食物本身的性质,而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 ,留在体内元素的性质 。常见的酸性元素有氮、碳、硫等;常见的碱性元素有钾 、钠、钙、镁等。有的食物口味很酸,如番茄 、橘子,却都是地地道道的强碱性食物 ,因为它们在体内代谢后的最终元素是钾元素等。

何谓酸性或碱性食物 所谓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并不是指味道酸或咸的食物,而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后产生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占优势的食物 。也就是说 ,某种食物如经代谢后产生的钾 、钠、钙、镁等阳离子占优势的则属碱性食物;而代谢后产生磷 、氯、硫等阴离子占优势的食物属酸性食物。柠檬、柑桔 、杨桃等味道虽酸,但它经代谢后,有机酸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后者经肺呼出体外 ,剩下的阳离子占优势,仍属碱性食物;同理,肉、鱼、蛋类和米面虽无酸味 ,但代谢后产生的阴离子较多,仍属于酸性食物。因此,不能从食物的味道来区分酸性或碱性食物 。

日常生活中有那些是化学用品。且化学用品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化学用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比如塑料,吃的药品,化妆品 ,锂离子电池,各种电池,用于家具粘合的粘合剂等等 ,总之科学就是为了推进人类的生活水平,是生活更加美好。

日常生活中合金的种类 、性能、用途

一 慨述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 ,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 ,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 ,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 ,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 、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 、物理和化学性能 ,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 ,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 ,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 ,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 ,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 ,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 ,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 ,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 。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 ,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 ,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如氢气 、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它新技术的移植应用 ,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展。一个显著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 ;30年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年代 ,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了离子渗氮 、渗碳工艺;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

二 金属热处理的工艺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 、冷却三个过程 ,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 ,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 。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 ,且无环境污染。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 ,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 。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 ,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 ,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 ,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需要的组织 。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 ,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 ,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 。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 ,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或保温时间很短,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 ,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 。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局部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等。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 ,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 、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 ,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 ,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 ,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 、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 ,但同时变脆。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 ,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 、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 ,缺一不可 。

“四把火 ”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 ,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 ,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 、强度或电性磁性等 。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 ,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 ,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 ,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 ,有激光热处理、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 ,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 、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 、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 、氮、硼和铬等元素。渗入元素后 ,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 。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 、渗金属 、复合渗等。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 ,如耐磨、耐腐蚀等 。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 ,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 。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 ;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 ,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 、不锈钢;工模具则几乎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

三 钢的分类

钢是以铁、碳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它的含碳量一般小于2.11% 。钢是经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金属材料 。钢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简称碳钢)与合金钢两大类。碳钢是由生铁冶炼获得的合金 ,除铁、碳为其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少量的锰 、硅、硫、磷等杂质。碳钢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又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且价格低廉 。因此 ,碳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碳钢的性能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于是人们研制了各种合金钢。合金钢是在碳钢基础上 ,有目的地加入某些元素(称为合金元素)而得到的多元合金 。与碳钢比,合金钢的性能有显著的提高,故应用日益广泛。

由于钢材品种繁多 ,为了便于生产 、保管、选用与研究,必须对钢材加以分类。按钢材的用途、化学成分 、质量的不同,可将钢分为许多类:

(一). 按用途分类

按钢材的用途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三大类 。

1.结构钢:

(1).用作各种机器零件的钢。它包括渗碳钢 、调质钢 、弹簧钢及滚动轴承钢。

(2).用作工程结构的钢 。它包括碳素钢中的甲、乙、特类钢及普通低合金钢 。

2.工具钢:用来制造各种工具的钢。根据工具用途不同可分为刃具钢 、模具钢与量具钢。

3.特殊性能钢:是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钢 。可分为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 、磁钢等。

(二). 按化学成分分类

按钢材的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按含碳量又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25%);中碳钢(0.25%<含碳量<0.6%);高碳钢(含碳量≥0.6%) 。

合金钢:按合金元素含量又可分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此外 ,根据钢中所含主要合金元素种类不同,也可分为锰钢、铬钢、铬镍钢 、铬锰钛钢等。

(三). 按质量分类

按钢材中有害杂质磷、硫的含量可分为普通钢(含磷量≤0.045%、含硫量≤0.055%;或磷 、硫含量均≤0.050%);优质钢(磷、硫含量含硫量≤0.030%) 。

此外,还有按冶炼炉的种类 ,将钢分为平炉钢(酸性平炉、碱性平炉),空气转炉钢(酸性转炉 、碱性转炉 、氧气顶吹转炉钢)与电炉钢。按冶炼时脱氧程度,将钢分为沸腾钢(脱氧不完全) ,镇静钢(脱氧比较完全)及半镇静钢。

钢厂在给钢的产品命名时 ,往往将用途、成分、质量这三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 。如将钢称为普通碳素结构钢 、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 、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等。均≤0.040%);高级优质钢(含磷量≤0.035%、

四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 、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 。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 。由于加工条件不同 ,要求的工艺性能也就不同,如铸造性能、可焊性、可锻性 、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 ,它包括机械性能、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等。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 。

在机械制造业中,一般机械零件都是在常温 、常压和非强烈腐蚀性介质中使用的 ,且在使用过程中各机械零件都将承受不同载荷的作用。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机械性能(或称为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零件的设计和选材时的主要依据 。外加载荷性质不同(例如拉伸、压缩、扭转 、冲击、循环载荷等),对金属材料要求的机械性能也将不同。常用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塑性 、硬度、韧性、多次冲击抗力和疲劳极限等。下面将分别讨论各种机械性能 。

1. 强度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荷作用下抵抗破坏(过量塑性变形或断裂)的性能。由于载荷的作用方式有拉伸 、压缩、弯曲、剪切等形式 ,所以强度也分为抗拉强度 、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等。各种强度间常有一定的联系,使用中一般较多以抗拉强度作为最基本的强度指标 。

2. 塑性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3. 硬度

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目前生产中测定硬度方法最常用的是压入硬度法 ,它是用一定几何形状的压头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试的金属材料表面 ,根据被压入程度来测定其硬度值 。

常用的方法有布氏硬度(HB) 、洛氏硬度(HRA 、HRB、HRC)和维氏硬度(HV)等方法 。

4. 疲劳

前面所讨论的强度、塑性 、硬度都是金属在静载荷作用下的机械性能指标。实际上,许多机器零件都是在循环载荷下工作的,在这种条件下零件会产生疲劳。

5. 冲击韧性

以很大速度作用于机件上的载荷称为冲击载荷 ,金属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叫做冲击韧性 。

五 退火--淬火--回火

(一).退火的种类

1. 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 ,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要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2.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 ,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 。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 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 ,焊接件 ,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 ,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

(二).淬火

为了提高硬度采取的方法,主要形式是通过加热、保温、速冷。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盐水淬火的工件 ,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 ,甚至发生开裂 。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三).回火

1. 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钢件淬火后存在很大内应力和脆性 ,如不及时回火往往会使钢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2. 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工件经淬火后硬度高而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 ,可以通过适当回火的配合来调整硬度 ,减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

3. 稳定工件尺寸

4. 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 ,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 ,以利切削加工 。

六 常用炉型的选择

炉型应依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及工件的类型来决定

1.对于不能成批定型生产的,工件大小不相等的,种类较多的 ,要求工艺上具有通用性 、

多用性的,可选用箱式炉。

2.加热长轴类及长的丝杆,管子等工件时 ,可选用深井式电炉。

3.小批量的渗碳零件,可选用井式气体渗碳炉 。

4.对于大批量的汽车、拖拉机齿轮等零件的生产可选连续式渗碳生产线或箱式多用炉。

5.对冲压件板材坯料的加热大批量生产时,最好选用滚动炉 ,辊底炉。

6.对成批的定型零件 ,生产上可选用推杆式或传送带式电阻炉(推杆炉或铸带炉)

7.小型机械零件如:螺钉,螺母等可选用振底式炉或网带式炉 。

8.钢球及滚柱热处理可选用内螺旋的回转管炉。

9.有色金属锭坯在大批量生产时可用推杆式炉,而对有色金属小零件及材料可用空气循环加热炉。

日常生活中怎么做到限制食盐的摄入

食盐是人体维持容量平衡的重要物质 ,过多食入食盐,可因钠在组织液及循环血中的浓度增加而使组织间液和循环血容量增加,加重外周的小血管阻力及大血管壁的压力 。此外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机会远高于正常人。一旦出现高血压,特别容易并发肾脏、视网膜病变及动脉硬化症。过多的钠摄入也是引起高血压的病因之一 。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减轻糖尿病血管病变 ,应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的用量最好控制在6克以内。 计算食盐摄入量的方法:记录购买食盐的日子和食盐的重量(例如500克)。待购买的食盐用完后算一算上述食盐使用了多长时间(例如30天),再算一算平均每天有几个人用餐(例如3人) ,就可算出平均每人每天的食盐用量(如500÷30÷3=5.6克) 。如果食盐摄入量过多,应适当限制 。

热处理方法中的:退火,正火 ,淬火 ,回火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下面我就给你说说: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 ,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 ,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 、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 ,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 、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 ,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 ,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

公元前六世纪 ,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 ,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 ,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 ,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

1863年 ,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 ,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 ,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 ,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

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如氢气、煤气 、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它新技术的移植应用 ,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展 。一个显著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 、氧探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年代 ,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

二金属热处理的工艺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 、保温、冷却三个过程 ,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这些过程互相衔接 ,不可间断 。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 ,且无环境污染 。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 ,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 、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 ,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 。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 ,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需要的组织。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 ,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 ,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 ,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或保温时间很短,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 ,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局部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等。根据加热介质 、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 ,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 ,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 ,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 ,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 、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 ,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 ,这种工艺称为回火。退火、正火 、淬火 、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 ,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 ”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 ,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 ,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 ,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 ,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 ,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 ,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 。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激光热处理 、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 ,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 、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 、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渗入元素后 ,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 、渗氮、渗金属、复合渗等 。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 。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如耐磨 、耐腐蚀等。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 ,以利于进行各种冷 、热加工。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 ,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锈钢;工模具则几乎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 。

三钢的分类

钢是以铁、碳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它的含碳量一般小于2.11%。钢是经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金属材料。钢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简称碳钢)与合金钢两大类 。碳钢是由生铁冶炼获得的合金 ,除铁 、碳为其主要成分外 ,还含有少量的锰、硅、硫 、磷等杂质。碳钢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又有良好的工艺性能,且价格低廉。因此 ,碳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碳钢的性能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于是人们研制了各种合金钢。合金钢是在碳钢基础上 ,有目的地加入某些元素(称为合金元素)而得到的多元合金。与碳钢比,合金钢的性能有显著的提高,故应用日益广泛 。

由于钢材品种繁多 ,为了便于生产、保管、选用与研究,必须对钢材加以分类。按钢材的用途 、化学成分、质量的不同,可将钢分为许多类:

(一).按用途分类

按钢材的用途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 、特殊性能钢三大类。

1.结构钢:

(1).用作各种机器零件的钢 。它包括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及滚动轴承钢 。

(2).用作工程结构的钢。它包括碳素钢中的甲 、乙 、特类钢及普通低合金钢。

2.工具钢:用来制造各种工具的钢 。根据工具用途不同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与量具钢。

3.特殊性能钢:是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钢。可分为不锈钢、耐热钢 、耐磨钢、磁钢等 。

(二).按化学成分分类

按钢材的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按含碳量又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25%);中碳钢(0.25%<含碳量<0.6%);高碳钢(含碳量≥0.6%)。

合金钢:按合金元素含量又可分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此外 ,根据钢中所含主要合金元素种类不同,也可分为锰钢、铬钢 、铬镍钢、铬锰钛钢等。

(三).按质量分类

按钢材中有害杂质磷、硫的含量可分为普通钢(含磷量≤0.045% 、含硫量≤0.055%;或磷、硫含量均≤0.050%);优质钢(磷、硫含量含硫量≤0.030%)。

此外,还有按冶炼炉的种类 ,将钢分为平炉钢(酸性平炉 、碱性平炉) ,空气转炉钢(酸性转炉、碱性转炉、氧气顶吹转炉钢)与电炉钢 。按冶炼时脱氧程度,将钢分为沸腾钢(脱氧不完全),镇静钢(脱氧比较完全)及半镇静钢。

钢厂在给钢的产品命名时 ,往往将用途 、成分 、质量这三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如将钢称为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 、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等 。均≤0.040%);高级优质钢(含磷量≤0.035% 、

四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 。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由于加工条件不同 ,要求的工艺性能也就不同,如铸造性能、可焊性 、可锻性、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 。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 ,它包括机械性能 、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

在机械制造业中,一般机械零件都是在常温、常压和非强烈腐蚀性介质中使用的 ,且在使用过程中各机械零件都将承受不同载荷的作用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机械性能(或称为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零件的设计和选材时的主要依据。外加载荷性质不同(例如拉伸 、压缩 、扭转、冲击、循环载荷等),对金属材料要求的机械性能也将不同 。常用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 、塑性、硬度、韧性 、多次冲击抗力和疲劳极限等。下面将分别讨论各种机械性能。

1.强度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荷作用下抵抗破坏(过量塑性变形或断裂)的性能 。由于载荷的作用方式有拉伸、压缩、弯曲 、剪切等形式 ,所以强度也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 、抗剪强度等。各种强度间常有一定的联系 ,使用中一般较多以抗拉强度作为最基本的强度指标。

2.塑性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

3.硬度

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 。目前生产中测定硬度方法最常用的是压入硬度法,它是用一定几何形状的压头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试的金属材料表面 ,根据被压入程度来测定其硬度值。

常用的方法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A、HRB 、HRC)和维氏硬度(HV)等方法。

4.疲劳

前面所讨论的强度 、塑性、硬度都是金属在静载荷作用下的机械性能指标 。实际上,许多机器零件都是在循环载荷下工作的,在这种条件下零件会产生疲劳。

5.冲击韧性

以很大速度作用于机件上的载荷称为冲击载荷 ,金属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叫做冲击韧性。

五退火--淬火--回火

(一).退火的种类

1.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 ,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 。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要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2.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 ,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

3.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 ,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 ,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 ,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二).淬火

为了提高硬度采取的方法,主要形式是通过加热、保温 、速冷 。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盐水淬火的工件 ,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 ,甚至发生开裂。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

(三).回火

1.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钢件淬火后存在很大内应力和脆性 ,如不及时回火往往会使钢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

2.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 ,工件经淬火后硬度高而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回火的配合来调整硬度 ,减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3.稳定工件尺寸

4.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 ,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 ,以利切削加工。

六常用炉型的选择

炉型应依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及工件的类型来决定

1.对于不能成批定型生产的,工件大小不相等的,种类较多的 ,要求工艺上具有通用性、

多用性的,可选用箱式炉 。

2.加热长轴类及长的丝杆,管子等工件时 ,可选用深井式电炉。

3.小批量的渗碳零件 ,可选用井式气体渗碳炉。

4.对于大批量的汽车、拖拉机齿轮等零件的生产可选连续式渗碳生产线或箱式多用炉 。

5.对冲压件板材坯料的加热大批量生产时,最好选用滚动炉,辊底炉。

6.对成批的定型零件 ,生产上可选用推杆式或传送带式电阻炉(推杆炉或铸带炉)

7.小型机械零件如:螺钉,螺母等可选用振底式炉或网带式炉。

8.钢球及滚柱热处理可选用内螺旋的回转管炉 。

9.有色金属锭坯在大批量生产时可用推杆式炉,而对有色金属小零件及材料可用空气循环加热炉。

关于“主体工程钢筋安全技术交底。”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3)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雾豹的头像
    雾豹 2025年10月09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雾豹”

  • 雾豹
    雾豹 2025年10月0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主体工程钢筋安全技术交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主体工程钢筋安全技术交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雾豹
    用户100901 2025年10月09日

    文章不错《主体工程钢筋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