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都城大都在北方

网上有关“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都城大都在北方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都城大都在北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都城历来作为中国各朝各代的政治 、文化、军事中心,其制度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该王朝文明的沿袭 ,因此中国历史的缩影可以从古代都城制度的演变中去探寻 。国家的开始是文明的开始,探寻国家历史的渊源,国家历史的起源 ,也就是文明的起源 ,往往是从都城开始的。

中国古代自有了国家开始就有了都城。中国古代都城从历史文献记载,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以来,大约有217座 。在中国这217座都城里 ,最长的就是西安,他建都大约在一千年以上。其次就是接近于西安的建都在九百年以上就是北京,这是建都时间第二长的。第三个就是洛阳 ,洛阳建都也在八百多年以上 。这三大古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而且一向是考古工作者特别重视的考察地区 。

在历朝历代,都城一向是处于王朝统治的核心地位 ,因此,作为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都城,它的选址 ,它的布局都有严格的要求,以此来体现君王对臣民 、对天下至高无上的统治。

先看看中国古代都城它选址的特点:首先,古代都城选址对自然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所谓自然条件 ,第一就是山水条件 。有一种说法叫选都城背山面水。都城是一个建筑群体 ,跟盖房子一样。盖房子要采光、要朝阳 。建都城呢,要选地形,要大的地形。背山面水的目的是什么呢?面水是为了生活需要 ,背山当然也有生活需要。背山既有生活需要,也有安全需要 。因此地形对于都城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都城它是政治中心。它要考虑政治的安全 ,考虑它经济的发展,或者正常的一个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运作。所以说不考虑基本的经济条件、基本的环境条件是不行的 。第二个还要考虑居中 ,天下居中。尽量考虑它的都城要能够便于控制它的国家。但居中这个理念并不完全的就处于整个国土的中间,而且还要是交通的一个中心枢纽 。全国交通实际上是以都城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因为当时要想对国家行使统治 ,行使权利,没有必要的交通设施,那根本没法达到 ,没法满足你的要求 。因此首都在选址当中 ,这些因素呢,,就是地理形势 、地理位置 ,都是非常关心的。再一个就是人文的和经济发展条件。人文条件呢,包括它的发家 、发展 。一般来说,一个王朝的建立者一般都会把都城建立在本民族发展起来的地方 ,而不会远离自己生活多年的故土。再一个人文背景,这地区相对应该说比较发达的或者比较先进吧,经济上应该比较发达 ,不能说经济上太贫穷或者说自然条件太恶劣,连最起码的生活都没法维持。因此良好的经济条件也是定都的必要条件 。

再看看关于中国古代都城的布局。所谓有宫城,宫城外头后来有皇城 ,皇城外头有郭城,就是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宫城就是皇帝办公的地方,皇城是就是各部位办公的地方 ,而郭城是居民老百姓住的地 。这种布局在唐长安城的修建上体现的及其完美。古代中国都城的建设有其特定的原则 ,这些原则是:第一,皇宫必须安排在全城的中心位置上,这是都城格局的一个重心。都城的核心地带是皇城 ,而皇城的核心地带则是皇宫 。皇宫居中,以其南北中轴线作为整个皇城以及都城规划的中枢;南北中轴线还是象征政权的三朝依次排列的所在,由此体现皇宫的主导地位。第二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这是都城格局的两个基本点。左祖右社 ,就是说,皇城的左边是太庙,也就是帝王们祭祀祖先之处;皇城的右边是社稷坛 ,也即帝王们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地方 。前朝后市,就是说,皇城的前部是朝廷 ,是帝王上朝听政之处;皇城的后面是市场 ,是都城的商业交易之地 。围绕皇城中心所安排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用意在于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尊严。第三 ,都城的道路必须按中轴线对称铺开,形成经纬交叉式道路网。居中的皇宫位于中经中纬大道的交汇之地 。城门则直对着主干道,并由此衔接城外的道路。城内外纵横交错的道路体系构成了京畿通畅的交通网络。都城格局的基本要求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它源自于西周时的“井田制 ”思想 。由此衍生出的都城格局设计理念集中体现在成书于春秋晚期的齐国官书《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匠人营国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这些原则也可以在北京城的修建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中国古代城里头非常重视城门,中间是宫殿,一边三个城门 ,一共十二个城门 。城门呢,每三个城门,对着道路。中间呢 ,正好是一个宫城 ,就是国王皇帝办公的地方,城门和一般门不一样,城门都是有三个门道 ,一个城门有三个门道,中间是国王走的,两边有的是左出右进的 ,两边是老百姓走的,皇帝是中间走的。真正皇帝要通过的地方,都要留成有三个门道 。而这个制度呢 ,中国很早以前就出现了 。谁走哪个门,谁走哪个门道,显示一种地位差别。进入了国家 ,所谓社会就分了层次,人分了层次,分了等级 ,哪级人该走什么样的门。因此都城是一个级别的产物、社会分成级别的产物 。因此在它的城门建筑当中要充分体现出来。这种门道制度 ,在中国都城是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

除过城门,路的修建也可以在某方面体现古代的都城制度 。在皇宫里头也是照顾到用路来切割不同的居住区,不同的功能区。在古代 ,路也决定了一个都城的结构。找一个都城的中心区域,你就找它最主要的路,找最宽的路 。。古代中国路的等级划分是非常严格的。在一个都城主要路宽度是最宽的 ,其次还有次要路,还分成多条道 。最后环绕城墙还要有路,在路中间还要分 ,中间走皇帝的,两边比如走其它百姓的。皇帝的路叫什么?叫驰道,只能皇帝走 ,有时候其它人走,不行。得经过皇帝的恩准,他批准你可以走 ,一般不批准不能走 。

再一个它的内涵方面 ,在都城里头,都有好多礼制建筑 。大多是进行祭祀,祭天、祭地等。除了这些祭天祭地的 ,应该说更主要的还是宗庙,宗庙和社稷,为什么修宗庙呢?宗庙是祭祖宗的 ,就是因为有我们自己祖先的,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自己。因此,中国这个传统的观念对宗庙的祭祀非常重视 。在历代都城里头 ,应该说宗庙在所有的庙里是占最重要的地位,最主要的位置。越是久远,对中国来说 ,宗庙在中国的位置,在都城里的位置越重要。统治者已经意识到,把宗庙当成一种宣传的东西 ,突出他执政者当前的统治地位 ,他是最神圣的 。宗庙是为了证实他的统治的合法性的。到后来,统治者的统治理念发生了变化,为了体现这种变化 ,宗庙的位置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他们已经意识到,这是为了进行统治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要要突出他自己 。因此 ,要在怎样突出他自己?在都城建设当中,就要突出自己执政的办公的大殿,突出自己中轴线的地位 ,突出自己居中的地位,居中央的地位,而那宗庙和社稷 ,都要放在从属地位。

作为都城来说,从礼制建筑可以看到统治者要突出自己办公大殿的中心地位,而且从都城里头的本身自身的一些建筑布局 ,比如都城里的宫殿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都城的宫殿在每个朝代都是很多的 ,但是作为中心殿,它的南部是没有其它的大殿的,比如北京故宫的中心殿-太和殿 ,西汉时的未央宫前殿 。这种设计理念,实际上突出它的中心位置,突出它的至高无上的位置。而且这个殿还是最高的殿 ,其它的台基都在地底下。 这正是反映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统治理念 。

中国古代都城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中心 。因为古代都城呢,它不但是政治中心,经济的管理中心 ,军事的指挥中心,还是个文化中心,因为在历来中国古代都城当中 ,它都是个教育中心。历代以来,没有哪个除了都城之外的城市,比都城的教育规模更大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 ,都城是个文化中心在教育方面的一个反映 。

关于以上所说的都城建设的特点 ,我们可以从各个王朝的都城制度上充分看到。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是夏王朝,该王朝在中期的时候在二里头开始建立都城。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都城 。这个夏代都城的确立,应该说在中国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古代的历史被国际学术界承认 ,应该说二里头遗址是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我们的文明史呢也就向前大大推进。

崇祯皇帝为何无法迁都呢?

五代十国其实也就是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 。但是让人奇怪的是,也就是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作为之前的朝代不二选择的都城长安,也永久失去了作为都城的资格。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曾打算把都城迁到洛阳,但是并没有考虑过长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倒是打算把都城迁到长安 ,但是在经过一番考察后,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而元代和清代的统治者,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迁都长安。

那么 ,为什么只经历了短短的半个世纪,长安就失去了作为此后朝代国都的资格了呢?

(古代长安城)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这一段历史清理一下。

长安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是中国国都的不二选择 。不过实际上 ,在唐朝中晚期的时候,由于人口增加 、水土流失严重、漕运困难等原因,长安这座老城就已经有点不堪重负了 。当时长安曾多次发生缺水缺粮等问题 ,以至于唐朝的皇帝,不得不数次到洛阳居住,通过转移的方式 ,解决这些问题。

到了唐朝末期的时候,唐朝中央政权,已经对地方上完全失控。地方藩镇割据十分严重 ,并且由此爆发了农民起义 。而军阀混战和农民起义,也让长安遭遇了数场大火。在这多次的大火中,长安遭遇了重大的损失。

不仅仅是大火 ,还有人为的有意破坏,这就是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 。因为他要篡国,因此不敢定都长安。因为一旦定都长安 ,必然会遭遇来自各方的巨大冲击。毕竟在所有人看来 ,长安就是当时的中心,谁要是占领了长安,所有的矛头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所以 ,朱温想篡国,便决定定都洛阳。于是,他派人拆毁了整个长安城里的宫殿 ,把木料全部运到洛阳修建宫殿。由于工程太过庞大,他干脆把木料放进水里,通过顺河漂的方式 ,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

经过乱军的焚烧,再经过朱温的这一场强拆以后,长安基本上也就没有宫殿了。

(朱温画像)

五代经历了梁、唐 、晋、汉、周五个朝代。这五个朝代 ,多次定都洛阳,但是都没有在长安定都过 。根本的原因,就是长安实在已经没有宫殿了 。而且这些朝代都要忙于打仗 ,稍微有一点成就了 ,又忙于及时行乐。所以,没有时间精力,也不愿意去重新修建长安的宫殿。

宋朝建立以后 ,都城在开封 。之所以都城在开封,也不是宋朝选择的结果,而是后周的都城就在开封。当时 ,整个五代时期,都城实际上就在开封和洛阳之间轮换,到达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夺取政权的时候,都城就到达开封,因此赵匡胤便定都开封了。

开封当然只是五代建都的?权宜之计? ,赵匡胤建国以后,自然想过迁都的问题,不可能就这样权宜就算了 。不过 ,就算他考虑迁都的问题 ,他想的也只是洛阳,并没有考虑长安。

之所以没有考虑长安,很大一个问题 ,也是由于漕运各方面存在困难。毕竟宋朝把大量的军队囤积在都城,再加上政府机构及王公贵族,需要更大量的财物 。本来秦川之地是一个富庶的粮仓 ,但是因为水土流失太严重,因此,这里的富庶程度就比不上从前了。大量的粮食 ,都需要从江南 、巴蜀这些地方运来。所以选择漕运相对好一点的开封和洛阳,肯定更恰当一些 。

(陈桥兵变)

之前的朝代,之所以选择长安 ,还有一个安全的考虑。因为当时最主要的矛盾问题,还是国内的矛盾,害怕诸侯造反的矛盾。秦朝之所以能打败六国 ,与六国攻不进函谷关有很大关系 。刘邦本来是楚人 ,但是他依然选择在秦地建都,就是因为秦地地理位置险要,可以管控其它地方 ,其它地方也不容易打到秦地来 。

不过,当历史发展到宋朝的时候,实际上 ,当时最严峻的矛盾已经变成南北矛盾了。北方的契丹、西北的党项、东北的女真等民族已经成长起来。再把都城定在长安,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了 。

当然了,宋朝定都开封 ,显然也不是很好的选择,安全问题更得不到保障。但是,由于定都开封 ,可以获得丰富的物资,而当时的契丹,还是宋朝准备消灭的对象 ,因此对安全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考虑。后来?澶渊之盟?订立以后 ,南北百年之间没有战事 。因此似乎也没感觉到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

而后来金国真正大举南下的时候,已经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了。

再后来,就是少数民族建立两个朝代元朝和清朝 ,以及由燕王朱棣夺去的明朝 。尤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已经基本消弭了南北矛盾。自然,北京(燕京)成了新的核心 ,再想定都长安,显然不太可能了。

在松锦之战结束后,大明损失惨重 。屋漏偏逢连夜雨 ,边境惨败,关内也不安宁。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五月,李自成在朱仙镇获得大胜 ,河南官军主力几乎被全歼。

在这种背景下,朝堂上逐渐流行起一种说法:我们是不是应该迁都到南方?

这种说法最先由兵部侍郎侯恂提出,但没过多久 ,开封失守 ,侯恂因此被扔进大牢,此事算不了了之 。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首辅周延儒也提出类似建议;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 ,迁都之事已经被摆到台面上公开讨论了 。

很多人说起迁都,就好像和搬家一样,似乎只是打个包而已 ,想去哪就去哪。现实情况会如何?显然比这复杂百倍。

在说迁都之前,我们要先说清楚为什么选择某地定都 。

所谓首都,其实就是自造一个中心 ,将整个国家的利益汇集于此。如果首都选择不当,很可能会出纰漏。

我们用西汉来举例,他们为什么定都长安?因为长安离匈奴近 ,所以刘邦必须定都于此 。如果选择洛阳,那必然会使得一个国家出现两个中心:洛阳是政治中心,长安是军事中心。

一旦出现这种局面 ,在中央政府控制力开始衰减的时候 ,整个国家很可能就此一分为二,因为在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开始衰减时,长安就有可能失控。

那么 ,在把洛阳建设成政治中心时,能否把军事中心的职能也赋予洛阳呢?答案是不能,因为洛阳离匈奴太远 ,根本当不了军事中心 。

除了西汉,包括后世的诸多王朝,几乎都是出于军事考虑而定都。

都说大明是?天子守国门? ,其实历朝历代基本都是?天子守国门?,并非大明的独有状况。

关于“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都城大都在北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9)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南墨的头像
    南墨 2025年10月09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南墨”

  • 南墨
    南墨 2025年10月0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都城大都在北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都城大都在北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 南墨
    用户100911 2025年10月09日

    文章不错《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都城大都在北方》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