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周亚夫历史上最后的结局”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周亚夫历史上最后的结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周亚夫是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的大功臣,由于功高 ,所以拜相,后来因为他儿子私自藏匿武器装备,被汉景帝下狱 ,后在狱中绝食而死 。
为何周亚夫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
在汉景帝继位的时候,听从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令 ,造成刘氏诸王的造反,周亚夫因此而被汉景帝提拔为太尉,统领全国兵马 ,平定七国之乱,周亚夫巧妙地避开了叛军初期高涨的士气,而后徐徐图之 ,但是叛军进攻汉景帝的同胞兄弟梁王时,周亚夫拒绝救援,让梁王做炮灰顶在前面,也没有上书告诉汉景帝为什么这么做 ,而且奉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给汉景帝留下了跋扈的印象。并且此做法让梁王跟窦太后非常不满,而后没少说周亚夫的坏话!
虽然七国之乱时抗命不从 ,但也可以说是军事上的规矩,也是可说得过去,虽然周亚夫跋扈 ,也还在忍受范围之内,但可怕的是,周亚夫不仅在军事上跋扈 ,而且还在政治上跋扈。
一次,汉景帝想要给投降的匈奴封侯,以显示自己的威望 ,从而收买人心,但是遭到了周亚夫的拒绝,周亚夫说:"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 ,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等为列侯 。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
汉景帝非常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周亚夫跟汉景帝之间的关系就紧张起来了 ,于是汉景帝让周亚夫辞官回家了 。
后来,汉景帝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 ,所以他想起了周亚夫,他想让周亚夫做太子太傅,但是担心周亚夫心中依旧有怨言 ,所以令其进宫赴宴,试探一下周亚夫。周亚夫来了之后,汉景帝故意不给周亚夫筷子 ,周亚夫一怒之下转身而走,这让汉景帝下了杀他的决心。
所以,汉景帝找到了他儿子准备兵甲的把柄,将其下狱 ,后在狱中绝食而死!
周亚夫死得颜面无存,他到底哪里错了呢?
周亚夫任河内守时,有一个人叫许负的人对他说:“你3年后肯定封侯 ,封侯8年,你一定为将相,掌握国家大权 ,十分尊贵 。这以后再过9年,你定会饿死。 ”周亚夫说:“我的哥哥已经继承父亲爵位为侯,假如他死了 ,有他的儿子继承,怎么轮到我为侯?即使如你所说我为侯了,又为何说我饿死?”许指着周勃的口说:“有从理入口 ,此饿死之法也。”意思是,您脸上有纵纹入口,这是饿死的面相 。这似乎有点危言耸听。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胜之犯了罪 ,孝文帝择周勃儿子中最为贤能的人为侯,都推亚夫,于是封亚夫为条侯 ,续绛侯后。文帝后六年,匈奴大举入边,周亚夫军队驻防细柳 ,纪律严明 。当时孝文帝来慰劳军队,在别的地方,天子总是长驱直入 ,但是到了细柳,只见“军士吏披甲,锐兵刃 ,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却不得入。先驱说:“皇帝马上就到。 ”军门都尉说:“将军令‘军中闻将军令 ,不闻天子之诏’。”过了一会,皇上来了,又不得入 。于是 ,皇上乃持节诏将军:“我是欲来慰劳将军的。”周亚夫传言,开壁门。皇帝从壁门进去后,壁门士吏又对车骑说:“将军有规定 ,军中不得驱驰 。 ”于是,天子按辔徐缓前行。到了营房,周亚夫持着兵器说:“介胄之士不拜 ,请以军礼见。”孝文帝慰劳了军队以后,不由得感叹说:“嗟乎,此真将军矣!”一个多月后 ,周亚夫被提升为中尉 。孝文帝临死之前,告诫太子说“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随后,周亚夫任车骑将军。这位非凡的将军宁可得罪皇帝 ,也得讲军理,结果得到皇帝的重用 。孝景帝三年,吴王濞联合楚王反叛。亚夫从中尉升为太尉 ,东击吴、楚,并向孝景帝提出一条妙计:“楚兵剽轻,难与争锋 ,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意思是 ,楚兵强悍,很难面对面打仗战胜他们,我请求梁孝王委屈一下 ,我要在他的地盘上断绝吴兵的粮道,这样就能制服叛军了 。皇上同意这样的决策。周亚夫按计划行事,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坚守。梁孝王遭到吴兵的攻击 ,向太尉求援,太尉不理,皇帝出面要太尉援梁 ,仍然不理。吴兵缺乏粮草,饥饿难耐,向太尉挑战 ,始终不出 。吴兵饥饿至极,只得离去。这时,太尉出精兵追击 ,大破吴军。吴王濞逃跑后被越人杀死 。前后三个月的时间,周亚夫就平息了吴 、楚叛乱。诸将都认为这是太尉高超的计谋所至。
为什么大汉名将周亚夫平定七国叛乱,最终却被饿死?
周亚夫命运和他父亲周勃 ,都以太尉之尊为汉室立下盖世功勋,又都在丞相位上被下狱折辱 。两父子命运何其相似?
但结局却有所不同,周勃遇上了懂得感恩的薄太后,但周亚夫只遇上了睚眦必报的窦太后。周亚夫一代名将 ,最后绝食而死。
周亚夫的崭露头角,是从那次家喻户晓的阅兵开始的 。汉文帝时期,匈奴来犯。文帝抽调三支军队防卫 ,分别是霸上军、棘门军、细柳军。文帝要视察军营的时候,銮驾畅通无阻地进了霸上、棘门的军营,直接到了中军大帐 ,众将毕恭毕敬地迎送 。
结果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后,上来就吃了闭门羹。銮舆华盖啥的来这都不好使,皇帝来了也不给面子。文帝耐着性子 ,让手下先去打了个"视察报告",周将军"批准"之后,这才被放进来。
文帝好不容易见到了周将军 ,结果人家只客气地行了个军礼 。文帝在那一刻一定是懵逼的?我这是到了哪里?这还是不是我大汉的治下?我还是不是皇帝?
后代很多人把周亚夫这种峭直刚猛的作风,看作是他最后悲惨命运的一大诱因。
睿智英明的汉文帝不仅不因此怪罪周亚夫,还交代儿子刘启,说遇到大事可以托付给周亚夫。结果果真到了大事 ,吴楚七国反 。
首功之臣汉景帝这次事件中,一招比一招昏聩,但却难得英明地把战事交给了周亚夫 ,这就挽救了整场战局。三个月,周亚夫便奇迹般地平定了这场叛乱。
功劳归了周亚夫,苦劳却归了梁王 。
平叛的大部分时候 ,都是梁王守着睢阳孤城和吴楚联军死磕。周亚夫则向景帝建议,让梁王拖住吴楚联军,等到联军士气耗尽 ,汉军再出击。周亚夫的策略果然奏效,吴楚联军被梁王耗尽了锐气,又被周亚夫断了粮道 ,完全陷入了被动局面,最后在战术上又中了周亚夫的圈套,兵败如山倒 。
但周亚夫的这一策略却坑苦了梁王。后来梁王便不断地向母亲窦太后抱怨,窦太后自然也在景帝面前没给周亚夫说过什么好话。后代人也把他得罪梁王和间接得罪了窦太后 ,看作是他悲惨命运的一大诱因 。
周亚夫(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 ,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 ,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最后却落得饿死狱中,令人唏嘘不已。
在周亚夫做河内郡守时,一位叫许负的女卦师 ,以善于面相著名。这天,周亚夫请她到官府中,为自己看相 。许负是位老太太 ,她说:“算命不留情,留情不算命。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 ,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显贵了。但好花不长开,再过九年 ,你就只能做个饿死鬼了 。”
周亚夫听了摇摇头,说:“我是不可能被封侯的,因我的哥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爵 ,即使他死了也会让侄子继承,轮不到我。说我饿死也不可能,你说我尊贵了 ,又怎么至于饿死呢? ”三年之后,周亚夫的哥哥因杀人罪被剥夺了侯爵之位。文帝念周勃对汉朝建国立下战功,不愿意就此剥夺了周家的爵位 ,下令推选周勃儿子中人品最好的周亚夫来继承爵位 。周亚夫果然应验了女卦师的话,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公元前158年,即汉文帝六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 ,文帝急忙调边将镇守防御。为了警卫京师,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 。宗正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 ,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一个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军队撤兵,因防守严密 ,御敌有功,文帝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 ,负责京师的警卫 。文帝去世后,景帝让周亚夫做了骠骑将军。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三年 ,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 、胶东王刘印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
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叛军攻打梁国时,周亚夫因敌军士气正猛 ,因断其粮道为由,未派兵增援,叛乱经三月平定 ,战争结束后,朝臣们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计谋 。但梁王却因为周亚夫没有及时救援,和他结下了深仇大恨。为周亚夫后来的悲剧留下了伏笔。后丞相陶青有病退职 ,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 。开始景帝对他非常器重,由于周亚夫的耿直,也许是武官作不了文职 ,性格倔强,逐渐被景帝疏远。景帝要废掉栗太子刘荣,刘荣是栗姬所生 ,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亚夫却反对,结果导致景帝对他极端不满 。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来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 ,对他也很不利。
有次景帝又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 ,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谢罪 。景帝刚说了个“起 ”,他就马上站了起来 ,不等景帝再说话,转身扬长而去。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褒赞之余,也大为惋惜 ,说他因为脾气倔强,对皇帝不尊重,结果导致悲剧结局 ,令人扼腕叹息。
关于“周亚夫历史上最后的结局”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是你的寻文呀”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周亚夫历史上最后的结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周亚夫历史上最后的结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周亚夫...
文章不错《周亚夫历史上最后的结局》内容很有帮助